火鍋食材廣、社交屬性強,備受各地消費者青睞。機構研報顯示,2020年中國內地所有菜系中,火鍋市場份額最大,達14.1%;近5年火鍋市場規模復合年增長率為9.5%,2021年火鍋市場規模預計達到5200億元以上,到2025年將超過8500億元。
疫情下,由于線下業務停滯或減少,一些以前不做線上銷售的餐飲企業做起了外賣;一些餐飲企業嘗試做半成品、成品和食材等的零售;還有一些餐飲企業開通網上訂餐、電話預約平臺,研發適合互聯網銷售的菜品,推出在線預訂、網訂店取、送貨上門等服務。
新茶飲頭部品牌們都開始在“第三空間”上下功夫,但空間更好了,消費者的體驗更佳了嗎?對空間的追求真的能帶來想象中的效果嗎?
近期,作為受疫情波及大行業之一的餐飲業,線下門店客流量逐漸回升。此前一段時間,在疫情傳播風險和各項管控措施的影響下,居民外出就餐頻次明顯減少,餐飲行業客流量下滑。
根據公開數據統計,2020年是近十年來注冊新的餐飲企業多的一年,總共注冊新的餐飲企業250萬家。然而,今年前十個月,餐飲企業一共注冊380萬家,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差不多1倍之多。
數字化的號角已經在餐飲界吹響了好幾年,不僅各大餐飲品牌、各品類頭部,甚至門店數超過5家的連鎖,都開始言必稱數字化。看上去,餐飲的全面數字化已經在疾行路上。
近日,有媒體報道了一款牛奶鴨血,深挖這個并不起眼的火鍋單品當前的市場現狀,并復盤了這個牛奶鴨血從籍籍無名到成為火鍋網紅單品的經過。
本月這些茶飲圈的新聞放在一起來看,明顯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不過這些新聞背后折射出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那就是新式茶飲賽道熱度依舊,即將過完的2021年,又是新式茶飲狂飆猛進的一年。
火鍋行業紅海競爭持續。業內聲音認為,消費者對火鍋的選擇將更加傾向于產品本身,行業正在向細分化領域垂直延展,品質才是市場決勝關鍵。
老娘舅被披露正在進行上市輔導后,老鄉雞的A股上市計劃也在加速推進,加上屢有上市傳聞的和府撈面、鄉村基,組團挑動資本神經的“新中式快餐”火了。
快手菜、即食菜、懶人菜、半成品菜……這些五花八門的名字,都歸屬于“預制菜”麾下。記者了解到,預制菜產品可細分為4類,根據加工程度的不同可分為即食食品、即熱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四類。
因為疫情,餐飲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方面,疫情讓整個餐飲的經營環境充滿了不確定性;另一方面,疫情也凸顯了餐飲龐大的消費基礎和極強的恢復能力,并因此得到了資本的青睞。
根據天眼查,搜關鍵詞“市井火鍋”,企業達3500多家,注冊時間多為2020、2021兩年。市井火鍋為何在這兩年迎來爆發?從市井火鍋上,我們能得到哪些2022的消費風向?
如今“探店”成為熱詞,為了滿足年輕群體和新中產消費者“注重社交、跟隨潮流”的需求,餐飲的消費場景被持續拓寬,“新餐飲”逐步進入投資人視野。
疫情帶來了消費場景、人們消費習慣以及消費偏好的變化,餐飲企業下一步發展的關鍵是精準識別這些變化帶來的新市場空間機遇,捕捉新的增長點。同時要避免簡單規模化擴張,成為新環境中的風險變量。
一部分餐飲店生意差的原因都是因為價格不合理。一種情況是顧客花了與食物價值懸殊的價錢,卻吃不飽,這樣的餐飲店哪怕再有風格和情懷,可是情懷和風格不能當飯吃,它也不頂餓啊。試問哪個顧客當了一回冤大頭,還會再來第二第三次呢。
受限于正餐酸菜魚價格高、出餐慢、有刺、多人就餐場景等問題,酸菜魚雖然深受顧客喜愛,但一直未得到快速發展。但是,隨著中國餐飲在2015年開始走向小而美、小而精的單品化趨勢,酸菜魚就此也迎來了發展風口,開始以單品爆款店形式出現。
好的原材料很重要,高效率的后廚采購也必不可缺。對于采購端而言,保證穩定而持續的產品供應、降低采購時間和人力成本、以更低的價格獲得更高品質的后廚產品,可以大幅提升餐廳整體競爭力。
綠色經濟是這幾年的熱門話題,未來也會是消費的重點趨勢。隨著人們收入越來越高,對于綠色有機的食材要求也會越來越高。
中國餐飲要想完成連鎖化,必須要匹配三個全新的模型:全新業務模型,全新運營模型和全新組織模型!前兩個模型好解決,甚至不需要太多錢都能有效解決,但最后的組織模型,不好解決,某種程度而言,就算有再多的錢,都無法短期內解決!